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廬山高圖》 - 賞析

沒有到過廬山的畫家卻留有驚世的廬山畫作,先前我只知道近代寓居臺灣的張大千大師如此。幾乎走遍名山大川的張大千,在其晚年製作10米長、1.8米寬的巨畫時,選擇的一吐胸中豪氣的居然也是他從未去過的廬山。最近流覽資料時,才知道古代的著名畫家中也有這麼一位,大名鼎鼎的明代畫家沈周生於江蘇蘇州,一生中並未去過廬山,競有巨作《廬山高圖》流傳於世。沈周當時還不可能有照片可作參考,然而他卻選擇廬山作為畫題。尤其令人驚奇的是圖上嶙峋的怪石,居然與今日照片中的“五老峰”十分相似。我驚歎廬山的魅力!廬山的魅力,來自文化的魅力。我國自晉以來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餘首,其中尤以唐代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和宋代蘇東坡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兩首詩幾乎盡人皆知,並被引伸為一種哲理。一說到廬山,人們馬上就會意想到紫煙繚繞的香爐峰,飛流直下的瀑布,遠近、高低、橫側變幻的山嶺,廬山是一座美妙的永遠無法識其真面目的山,這就給畫家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畫家融匯詩意,把胸中積蓄的最美的意境盡情地展現出來,這就是畫家心目中的廬山!

《廬山高圖》創作於明成化丁亥年(西元1467年),乃沈周41歲時精心之作,真跡現藏於臺北故官博物院。此圖是沈周為他的老師陳寬(醒庵)七十歲生日精心繪製的祝壽圖。因陳寬先祖是江西人,自稱“廬山陳汝言”,是元末著名詩畫家。所以沈周以廬山的崇高博大來讚頌老師的品德和學問。畫幅縱193.8釐米,橫98.1釐米。右上題有長詩,後署“門生長州沈周詩畫,敬為醒庵有道先生壽。”《廬山高圖》是沈周中年時期傑出巨構,這也是他一生的代表性作品。 站在畫軸前,滿紙的峰巒撲面而來,氣勢恢宏;山間林木茂盛,溪水曲折潺湲,至崖巔飛瀑直下,飛瀑之下有一老叟佇立靜觀於石上,若有所思。畫面構圖嚴謹,氣勢恢宏。近景由畫面右下角山坡上兩棵虯勁盤曲的勁松構成,中景以著名的廬山瀑布為中心,飛流直下,其間木橋斜跨,打破流水飛白的呆板。兩側峭壁威嚴內斂。遠景上方廬山主峰,雲蒸霞蔚,山巒重疊,洋溢著勃勃生機。整個構圖由近景的山坡虯松,中景的瀑布、峭壁,遠景的廬山主峰組成,自上而下,由近及遠,近中遠景相連,一氣呵成,顯露出不凡的大家手筆。沈周的個人特色在這幅畫中也初見端倪,山石主要用短披麻皴,幹濕互用,層次分明,山巒沒有險絕沉重之感,而是將溫潤柔雅的氣氛貫穿畫面。圖中山巒層疊,草木豐茂,飛瀑高懸,雲霧浮動,此圖畫面佈局疏郎,厚重凝煉,有條不紊。賓主和諧,渾然一體。

沈周藝術修養頗高,他不僅是畫家,同時也是詩人和書法家。沈周的書法師黃庭堅,以行、楷為主,風格渾厚,又有自家風範,晚年書法老辣蒼勁,為明代書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畫和畫中所題的詩句一同被稱為“二絕”。在他的畫中大都可以見到他的題詩。沈周與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畫家,大都是詩書畫的全才,沈周無疑也體現出這一特色。《廬山高圖》中沈周用書法之美、詩歌之涵將山川擬人化,賦予此畫浪漫意味的現世色彩。他在圖中的題詩氣勢恢宏,豪邁雄健。 畫幅右角篆文"廬山高",並書古體長歌一首:

廬山高,高乎哉!鬱然二百五十裏之盤距。

岌乎二千三百丈之 ,謂即敷淺原。

培何敢爭其雄?西來天塹濯其足,雲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回崖遝嶂鬼手擘,澗道千丈開鴻蒙 。

瀑流淙淙瀉不極,雷霆殷地聞者耳欲聾。

時有落葉於其間,直下彭蠡流霜紅。

金膏水碧不可覓,石林幽黑號綠熊。

其陽諸峰五老人,或疑緯星之精墮自空。

陳夫子,今仲弓,世家廬之下,有元厥祖遷江東。

尚知廬靈有默契,不遠千里鐘於公。

公亦西望懷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雲松。

昔聞紫陽妃六老,不妨添公相與成七翁。

我常遊公門,仰公彌高廬。

不崇丘園肥遁七十淫,著作 白髮如秋蓬。

文能合墳詩合雅。自得樂地於其中。

榮名利祿雲過眼,上不作書自薦,下不公相通。

公乎!浩蕩在物表,黃鵠高舉淩天風。

左上角有乾隆皇帝題跋:

倒看詭石立看淘,蔔宅惟應賦楚騷。

若與廬山相較量,石田豪興比陳高。

乙亥夏湘題。

鈐蓋的收藏印有“嘉慶禦覽之寶”、“石渠寶笈”、“乾隆禦覽之寶”、“宣統禦覽之寶”、“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寧子孫”和“希之”,“寶笈重編”等等!二十幾枚印章。足見歷代文人對他的喜愛程度。

自沈周開始,中國繪畫史上出現了一個新的畫派——吳門畫派,以線條剛硬、皴法激烈而堅硬為特色的院體浙派逐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筆法蒼勁、意境深邃的吳門畫派。沈周即是這個畫派的代表人物和奠基人。吳門畫派畫家的主要成員大多屬於詩書畫三絕的文人名士。他們以詩文書畫自娛,淡於仕進。沈周培養出的許多門生,如文征明、唐寅等都是明代畫壇及吳門畫派的傑出人物,他們不僅與沈周齊名,其中一些人的成就甚至超越沈周,並對後世繪畫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沈周的一生都在吟詩作畫中度過,他終生不仕,廣交賓客;生性豁達,為人敦厚。他的平和心態以及高尚的藝術情操和道德典範造就了沈周在中國繪畫史上不朽的歷史地位。

我們無法看到《廬山高圖》的真跡,因為它和張大千《廬山圖》的歸宿競然驚人的相似,都同樣珍藏在臺灣的故宮博物院裏。臺灣郵政曾發行了四方聯的特種郵票“廬山高圖”。我在廬山別墅村看到過一幅高像素製作的複製品。廬山,是那樣的奇崛,那樣的巍峨,那樣的高潔!在眾多的文人墨客的心中,廬山已成為精神文化的象徵,值得謳歌,值得描繪,值得讚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茌廬山成為世界文化景觀的評語中說:“廬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樣的評價是多麼的崇高偉大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