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在緬甸銅礦爭議調查:民主轉型傷及中資生存-1

【環球網報導記者李亮】11月19日,緬甸第一大城市仰光刮起一陣“奧巴馬颶風”,美國總統與國務卿的6小時歷史性訪問,獲得了緬甸從政府到在野黨,從小販到大學生一片歡騰。就在同一天,在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180公里外的萊比塘銅礦外,兩百僧人與五百民眾堵住營地大門,“反華”口號與緬甸國歌交織回蕩。美國與中國就這樣被放到緬甸的天平上。

  作為亞洲最大濕法煉銅工程,萊比塘銅礦是中緬礦業合作的大手筆,總投資超10億美元。雖然深受兩國政府最高領導人的重視,但專案一路走來卻並不平坦。今年6月2日,三百村民圍攻營地,使專案停工,而11月19日的堵門事件則使已平息半年的事態再掀波瀾。緬甸民主團體、媒體及示威者大力渲染專案涉及“污染”、“強拆”,而當事的萬寶礦產有限公司則認為,緬甸民主轉型及公共空間的開放使問題持續複雜化,在純樸村民訴求的背後,有複雜的勢力推動矛盾不斷升級。

  為何對同一事件,當事雙方的表述出現兩個不同版本?示威者一再發難,他們的訴求是否被政治力量左右?緬甸民間轉型對中國在緬投資將帶來怎樣的影響?在密松水電專案後,萊比塘銅礦及中緬油氣管道能否順利運營?環球網記者11月走訪緬甸多個城市,並深入萊比塘銅礦現場,通過採訪中緬企業的多位高管、緬甸民主組織領袖及中國駐緬甸使館人士,希望找出以上問題的答案。

  村民搬遷及土地賠償標準就高不就低

  從曼德勒驅車向北2小時,便可到達位於一片開闊平原中的萊比塘銅礦(下稱L礦)。這是一片東西走向的銅礦帶。此前,加拿大艾芬豪礦產公司一直經營著L礦西北處的薩比塘銅礦(下稱S礦)和傑生塘銅礦(下稱K礦),但因西方對緬制裁於2010年宣佈退出。在擊敗泰、日、印、俄、韓等多國對手後,中國萬寶礦產有限公司(下稱萬寶礦產)於2010年6月與銅礦所有者——緬甸經濟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經控)簽訂產品分成合同,正式接手S礦和K礦,並決定新建L礦。中緬兩國領導人見證簽字儀式。

  站在L礦礦山上,憑肉眼就可看到遠處的村莊。萬寶礦產(緬甸)有限公司總經理耿一告訴環球網記者,L礦與社區距離之近在全世界都是少見的,7000多英畝建設用地上共住著4個村莊442戶村民,還涉及約13個村莊的耕地。這一現實決定,處理好與社區的關係、確保環境安全是專案啟動與正常運營的大前提。

  由於需搬遷4個村莊的居民和徵用13個村莊的耕地,專案籌備階段的首要任務便是制定補償標準,參與商議的有緬政府、專門成立的各級委員會、經控、萬寶礦產以及相關村民,補償專案則包括房屋補償費、土地賠償金、青苗賠償費等。

  萬寶礦產總部一位高管對環球網記者說,專案公司的補償原則是就高不就低。L礦所在區域2001年便被緬甸政府劃為國家礦用地,已非村民私有地,村民需向國家繳納土地稅,才可租賃使用。按緬甸法律,如果國家或企業想從村民手中收回這些土地,需支付相當於土地稅12-20倍的土地賠償金。考慮到這一法律系1953年出臺,標準非常之低,已不適用當下,專案公司根據當地政府要求,除按最高標準,即每英畝1500緬幣土地稅的20倍支付土地賠償金外,還額外提供了一項青苗補償費。緬甸青苗費需一次性支付三年,按土地年出產作物的價值,共分52萬緬幣、54萬緬幣和55.2萬緬幣三個級別。礦山附近土地一般都較貧瘠,作物價值很低,但專案公司均按最高等級的55.2萬予以補償。

  經控L礦專案負責人、萬寶(緬甸)銅業有限公司緬方副總經理敏昂回憶說,在審核土地數量時,“緬甸人民開始不再像傳統緬甸人民了”。沒有土地的農民說自己有土地,土地少的則多報,專案方不得不一再核查。最後,已證實系村民私自開墾、未在官方登記和繳納土地稅的1700多英畝也獲同等賠償。萬寶礦產帳面累計支出的土地賠償金和青苗補償費達500萬美元。

  對四個需要搬遷的村莊,專案公司在附近為其建起新的村莊。村民可按舊房屋的面積和品質在新村免費獲得新房。新村莊按城鎮標準建成,有醫務室、足球場、圖書館、消防室、學校和寺廟等。考慮到舊宅被破壞可能造成的心理衝擊,公司還向村民發放了房屋賠償金。率先搬遷的村民最高還可獲得100萬緬幣的搬遷獎金和生活物資,“大到現金,小至飯菜防蠅蓋,無所不包”。

  在此過程中,中緬雙方分工明確,經控全權負責拆遷、為新村選址等具體事務,在涉及國家標準、法規和當地辦事程式等問題,一律由緬甸政府牽頭,萬寶礦產只負責資金支持。

  2011年4月潑水節前,村民開始領取補償金。環球網記者在專案部看到的現場照片顯示,當地鎮長、員警、土地管理局領導當天均出席,村民們依次簽下土地出讓保證書,並領走成捆的現金,秩序井然。“賠償金並不是我們叫上一兩個村民在小房裏偷偷進行的,而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發放給每一位村民的。大家都非常開心地簽字領錢,因為我們給的50萬緬幣比市價30多萬高得多。”敏昂說。對於一部分不願搬遷的村民,賠償款暫存銀行。

  此後,村民自願陸續搬離。2012年3月20日,萊比塘銅礦正式奠基。截止8月,442戶居民中有218戶已搬,224戶未搬。

  圍攻加堵門專案遭遇有組織抗議

  令專案方始料未及的是,就在奠基後幾天,營地便迎來了一批不速之客。數十名當地村民來到營地門口,稱賠償款不公平,要求恢復舊村莊和土地等。他們的出現並未引起太多警覺,直到6月2日,一支由二三百位村民組成的大型示威隊伍圍住營地。

  據萬寶礦產提供的文字現場記錄,當地時間14:30分左右,未搬遷的30多個村民來到專案1號營地示威。事先得到消息的專案部關上了營地大門,但村民衝開大門,高呼口號進入辦公區域。

  15時左右,雙方展開溝通。村民代表要求專案立刻停止施工,恢復村莊、學校和土地的原貌並退還村民。專案公司領導則解釋稱,L礦為中緬兩國重點專案,專案公司和緬甸當地政府均無權決定停工。只有推進專案,才可能就村民的其他訴求進行商談。隨後,當地政府官員及警方趕到現場,拒絕村民停工的要求。村民情緒開始激動,中方代表撤回營地,談判破裂。一些村民開始用言語攻擊區長和員警,高呼“這是我們的土地,不是中國人的”、“不要做中國人的奴隸”等口號,並齊聲唱起國歌。

  一位親歷全程的專案部人士告訴環球網記者,這次示威的計劃性和現場組織性很強。兩名婦女帶領村民高呼口號和唱國歌,兩名男性則負責協調聯絡,有人送水送飯,還有專人拍攝。部分示威者還佩戴著某些政治組織的徽章,帶頭人具有非常強的演講和煽動能力。一名駐泰國的緬甸記者11月13日在報導中稱,兩名帶頭的婦女是當地兩名29歲和34歲的菜販。

  為確保安全,專案公司決定停工,並啟動應急回應機制,派出工作組與緬甸政府及當地村民進行溝通。中國駐緬甸大使也緊急會見緬甸高層及反對黨領袖,要求緬方確保專案部人員財產安全並妥善處理抗議。國內,外交部、商務部等相關部門均通過多條管道,為爭取專案儘快復工而努力。

  8月21日,經過與緬甸政府及經控再三確認,專案恢復施工。但每天下午三四點,總有50到100名不等的村民會按時來到工地,在當地媒體的圍觀下,進行一兩小時的示威。9月5日,示威人數一度達500人。緬甸警方9月10日以涉嫌鼓動村民鬧事及經濟犯罪的名義逮捕了多名示威者,這些人大多來自仰光、曼德勒,並非常住村民。由於緬甸反對派團體“88學生組織”(G?n?ration 88)的聲援,示威者不久便被釋放,上述兩名女性現在已成緬甸有名的“鐵娘子”。

  環球網記者11月登上礦山時,專案的施工面仍未完全打開。雖有多輛礦用重型卡車和挖掘機在施工,礦山爆破也正常進行,但進度明顯遲緩。而原定建設銅礦堆浸池的大片土地仍長滿灌木,有的還種著莊稼。

  “萬寶礦產在資金上從不吝嗇,也沒有插手當地搬遷,我們已經做了一切能做的,但現在卻每一天都要承擔巨大的損失。”派駐緬甸數年、專門負責萊比塘專案的上述萬寶礦產總部高管語氣十分無奈。專案明年6月完工的計畫已無可能實現,而截止記者發稿,11月19日新一輪抗議仍未結束,使專案更添幾分不確定性。

  專案方一一回擊“污染”“強拆”指責

  L礦是一個集齊了所有敏感元素的專案。合同系萬寶礦產與前政府簽署,其緬方合作夥伴經控又是軍方企業。它本身屬於資源採掘業,涉及大量金屬冶煉程式,還需要搬遷村莊、徵用土地。每個環節都有可能被當成靶子。

  在普通村民、民主團體和大眾媒體合力發起的這場輿論炮轟中,可以發現,其質疑聲主要集中在專案強佔土地、破壞環境及毀壞宗教文物等方面。但是,在專案公司看來,這些說法都站不住腳。

  如前所述,就法律而言,L礦所在地區早在2001年被緬甸政府劃為國有礦用地,並非中國企業於2010年“強佔”。而搬遷、用地的賠償標準,均由緬甸各級政府、經控、當地民眾共同議定,用一位專案管理者的話說,“雖不能說盡善盡美,但已超出普通水準”。一些守土觀念重、不願搬遷的村民也未受強制,目前仍住在自己家中,低矮房屋在礦區不遠處的灌木中十分顯眼。

  據專案公司介紹,為保證搬遷及失地農民的就業,專案從礦區每個家庭都至少雇傭了一人到礦上就業。目前共有200多名村民前來上班,即使在專案停工期也無人被解雇,工資照發。2012年10月1日,他們由臨時工轉為正式員工,可享受更多福利。目前,專案公司的緬籍員工已達660人,占總數87%。

  環球網記者也登上了很多報導曾提及的L礦礦山上一處佛教遺址。它由一間禪堂和一個金塔組成,外形完好,立於山包之上,周圍山體已被挖平,已然是個“釘子戶”。萬寶礦產(緬甸)銅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鄧亨波介紹說,由於金塔正處於礦山正上方,因此必須搬離。專案公司計畫對金塔進行整體搬遷,不會毀壞原身,但一些人士堅稱金塔所在位置便有重大宗教意義,不能搬離。因此搬遷計畫擱置下來,平時礦山爆破時也儘量避開此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