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29歲時 請停下來反思一下

有一種流行的說法叫做「29歲現象」,即29歲以前,屬於青春「保質期」,29歲以後,就Timeout(過期)了。因此,如要在青春歲月裡有所突破,創出一番事業來,就宜趕在青春「過期」之前。這一現象令很多人產生了恐慌。而據調查,所謂的「29歲現象」在一些新興行業裡較為普遍。
  孔子在《論語》中曾說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曾成了許多人工作、生活的標準。「三十而立」讓現代社會中許多28、29歲的人出現惶恐:馬上要三十歲了,才剛結婚,工作還不穩定,孩子剛出生……總之,生活好像都還處於初級階段,何談三十而立?但也有許多26、27歲的青年人已成為一些大公司的高管,29歲時就有萬貫家產,這更讓大部分以上班謀生的29歲人焦慮不安,情緒波動很大。
     29歲充滿期待和猶豫
     講述人:高先生
     個人情況:體育產業從業人員,29歲,男性,未婚
     工作狀況:24歲畢業參加工作,25歲跳槽,27歲再跳槽,如今已經29歲了,實在跳不動了,也不想再折騰了。人常說,人挪活,樹挪死,但對於我來說,幾次挪動也挪亂了我的心。從西安到南京,再到廣州,最後再回到西安。從一個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這種地理位置的變遷記錄了自己創業的足跡。
     感受:在事業的道路上,我開始彷徨,曾經以為學歷可以讓自己插上騰飛的翅膀,於是非常努力地考研,雖然考上了,不料研究生卻也貶值了,多如牛毛;曾以為好好工作,就可以成為好員工,但不會溜鬚拍馬,最後先進還是與自己無緣,待自己突然明白時已經錯過了;也曾學著下海經商,看別人做生意就賺錢,自己一做就賠錢。幾條路都走不通,我能幹什麼?曾經的夢想在現實面前一一被擊破,如浪花從遠處趕來,在遇到沙灘的時候,全被掩埋了。
     對我來說,29歲是一個思前想後的年齡,是一個充滿期待也猶豫的年齡,是一個不想冒險,相信平平淡淡就是真的年齡。
     29歲面臨許多尷尬
     講述人:郭思霞
     個人情況:英語培訓學校校長,29歲,未婚,女性
    工作狀況:一直就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大學畢業後去英國留學,2004年回國後創辦了一家英語培訓學校,現在學校發展已經初具規模,雖然還有很大的抱負,但由於經驗和能力有限,遇到了不少有關學校發展方向和管理方面的困惑。
     感受:尷尬,無論是情感生活,還是小露頭角的事業,以及開始承擔的家庭社會的多重壓力,都有一種忙亂的尷尬。像我這樣的年輕人獨立做一家學校或企業的情況越來越多,這也就是所謂的創業吧,但難度很大,剛開始憑著自己的滿腔熱情、毅力和朋友、家人的幫助,事業小有起色,但發展到現在,想脫離作坊式的模式太難,自己不是管理出身,對下一步該如何發展憂心忡忡。
     也許,在周圍一些同齡人眼中,自己取得這樣的成績讓人羨慕,但我內心卻是恐慌的,因為我很清楚,表面輝煌的背後是內心的彷徨。而周圍朋友這麼快就被一些表面的假象所羨慕,我很擔憂我們所有29歲的年輕人將陷入一個大困境,過分浮躁且又不安於現狀,只羨慕別人取得的成績,看不到別人付出的艱辛。
  29歲並不是個坎兒
     講述人:毛女士
     個人情況:雜誌社工作者,29歲,女性,已婚
     工作狀況:大學專業是中文,畢業後在一家單位一直幹得不錯,在我參加工作的7年中,職稱、行業獎項一樣沒落下,結婚、生子,一切順理成章。隨著年齡臨近「而立之年」,整天遊走於兩點一線(家和單位)的我不免有一些落寞,難道就這樣沒有目標地過下去嗎?剛畢業時那種超越或者突破的滋味好像離我越來越遠了。今年5月,29歲的我第一次跳槽,應聘去了同行業一家較知名的單位。 [Page]
     感受:29歲時為了理想選擇跳槽,別人對我很不理解。先生不太樂意,同學、朋友也是一致反對,有很多人說我自討苦吃,說我憑什麼和20出頭的年輕人一起競爭,快30了,說老不老,說小也不小,對待工作,不能像剛畢業的大學生,不喜歡就跳。
     他們都是好意,可我更看重自身的發展,看自己還能否更好地成長,是否與時代環境合拍,對於其他我沒有多考慮。我不認為29歲是個坎兒,未來的路也許更難走,但我信奉「Ifyouthinkyoucan,youcan.」
  29歲工作才剛開始
     講述人:王玲玲
     個人情況:博士、大學教師,29歲,未婚,女性
     工作狀況:19歲上大學,經歷四年大學、三年研究生、三年博士的學習生活,今年7月才畢業,在一所大學任教,很平淡但也很辛苦的經歷。由於所學專業不好就業,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
     感受:29歲才開始真正工作,接觸社會,比起同期畢業的大學同學來說,事業才剛起步,個人問題也未解決,立業更是無從談起。現在只要教好課,得到學生的認可就心滿意足了,但我對未來還是充滿了希望。
  專家觀點 關鍵是找準自己的位置
     知名學者劉國靖博士後曾說,人是有智力、有追求的,一直以來人們就非常重視立業,古代人們提出的「三十而立」,是與當時的社會形態、發展水平相吻合的。現今社會已經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信息化社會,人口俱增,社會結構趨於穩定,年輕人發展的機會和生存不如以前社會充足,競爭加劇,未來不確定性加大,再加上人的壽命延長,30歲談立業為時尚早,30歲時大部分還處在事業的起步階段,在40歲時能立業就已不錯了。
     現在大學生到30歲時,由於從業時間短,再加上起點、過程、機會的差異性,帶來了多元化的趨勢,30歲人群的工作和生活狀況發生了分化。在這種情況下,30歲前的年輕人一定得保持良好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習慣,腳踏實地工作,積累經驗。
    劉老師認為,要達到現代社會的「而立」標準,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一、能審時度勢,科學、全面客觀地審視現在社會;二、有良好的心態、健康的身體和穩定的家庭,能夠自食其力,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三、瞭解自身的能力、經驗和擅長,明白自己適合做什麼,找準自己的位置;四、有穩定的收入,有較為確定的預期,對自己人生的規劃能力有所加強;五、有一定的居所,有滿足生存發展基本需要的物質生存條件,不追求奢華。
     總之,「而立」並不是人生的目標,是人生發展的一個關鍵階段,是個動態過程,要深思熟慮,把握時代脈搏,在發展中獲得自己的而立,實現自己的而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