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走出中國式的理財誤區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在後金融危機時代,投資和理財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課題之一。但投資不等於賭博,理財不等於儲蓄,衝動和盲目都是大忌!在制定自己的理財計劃的同時,首先要有正確的投資和理財觀念——
誤區一:
投資=理財
說起投資,「買股票,買基金、買房子」已成為當今社會的共識。投資固然是理財,但理財的內涵又絕不僅限於「投資」這一個領域。真正成熟的理財是利用各種理財工具達成人生目標,這些目標包括購車、購房、出國、孩子教育、養老、身後財產安排等。因此,投資並不是最終目的,它只是理財中使用的手段和經歷的過程。
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需要通過積極的理財投資,讓自身的儲蓄獲得更高的保值增值效果,確保即使是在喪失收入能力後,仍然能夠保持較高的生活水平。同時,理財也意味著,要學會合理地分配財富,從而提前達成各種生活的目標,保障一生中優越的生活。
誤區二:
盲目迷信專家
投資和理財,絕對是一場場「智力大考驗」,除了要和真假難辨的各種消息「搏鬥」之外,還要能有拒絕專家「甜蜜誘惑」的定力。無論是股市、房市還是基金外匯,如果要投資,一定要自己有所接觸,對於基本常識要有概念,對於坊間的各種投資建議,尤其是各種網絡、報刊和電視上專家的高談闊論,更要有甄別能力。
理財專家由於可潛心研究各類理財市場,而且擁有較多的資源和工具,專業知識更為豐富,但對一般人而言,在購買保險和基金的時候,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專家建議,同時要對專家意見進行分析。尤其是要讓專家解釋清楚,他給你提供的投資建議,是否考慮到了你的具體情況,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有效,尤其是什麼地方有風險,什麼情況下會有損失等等。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最好能夠多問幾個不同的專家,讓不同的意見能夠交鋒,你也就能夠慢慢分辨,哪種意見最合適自己了。
當然,不盲目相信專家也並不等於走向另一個極端,覺得專家都是騙錢的。這樣完全是天馬行空的投資,可能三兩下就折戟沉沙了。吸取專家提供的基礎信息和行業信息,理解其分析的邏輯,再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資金和風格的投資方案,才是上策。
誤區三:
期望太高想一夜暴富
理財包括投資回報的預想期望值,必須理性,必須是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那些所謂「股神」、「暴富」的傳奇故事千萬不能輕信,更不能用在自己的理財投資目標上,把每年的收益定得太高。理財需要的是節制的生活態度,制定合理的目標,制定正確的理財策略。
現代人進行投資理財,其目的應該是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戰勝通貨膨脹;第二層是能夠獲得資產性收入,能夠讓自己的資本所得超越日常的工資收入;第三層,才是躋身高手行列,做專業投資者,能夠在各種投資市場之中衝浪博弈,承擔風險,獲得超額收益。因此,理財還要量力而為。不少人看到身邊的人投資致富,心生羨慕,但因為投資本金不夠,為了賺取更大的收益,開始舉債投資,但一旦對市場判斷不准,就會導致巨額虧損,事與願違。
誤區四:
盲目相信陌生產品
理財的本質在於請一流的公司、一流的財務專家和一流的CEO為你打工。所以,選擇那些你熟悉的、和大眾關係密切的公司的產品和股票比較靠譜。
除了金融產品之外,還有一樣投資者很難定價、很難把握價值的投資產品,那就是古董字畫。就像不熟悉的金融產品不要購買一樣,要在這些產品上投資得益,獲得豐厚回報,更是一件難度頗高、需要專業造詣的事。據保守估計,文物造假行業的從業人員已達數萬人之多。面對這些越來越出神入化的贗品,即使是行內人,「打眼」也是常事,因此大眾投資者最好是敬而遠之。
同樣的道理,那些遠在千里之外的度假酒店和海景房、那些聽說下個月就要漲的外匯、那些「馬上就要上市」的公司私募……如果你真的瞭解底細,不妨玩上一把;但如果哪怕只有一點兒不放心,你也別冒這個險——還是那句話,從自己熟悉的產品下手吧!
返回列表